Part 2: 全球棋盘

Part 2: 全球棋盘

地理因素深刻影响历史,美国因其自然屏障、肥沃土地和便捷的水路而具备强大优势,促成了其成为世界强国的命运。相比之下,其他地区因地理限制发展较慢,文明的兴起和传播受到阻碍。地理的重要性在历史中不可忽视,但未来其影响力可能会减弱。

作者

Tomas Pueyo

Tomas Pueyo

出版时间

2025年6月24日

2025年6月24日

几周前,我们探讨了《地理是历史的棋盘》一文,揭示了地理如何深刻影响历史。今天,我们要放眼全球:先从美国开始,然后探讨地理对历史的全球影响。

掌握了地理对历史的影响后,我们可以看看美国的地图,意识到它是多么的幸运。花点时间看看这张地图,猜猜是什么造就了它的幸运。

undefinedundefined

首先,美国很幸运,到处都有山脉和海洋作为天然屏障。在没有这些地理优势的地方,气候又太过寒冷,难以孕育出强大的邻国。而且,加拿大人也很友好。因此,美国不用担心自身的安全,也不必在与邻国的军备竞赛上浪费大量资金。美国是安全的,而这种安全感是大多数国家所不具备的。

undefined

拥有超过 100 万平方英里(250 万平方公里)灌溉良好的土地。

几乎是平坦的,这不仅有利于农业,而且有利于低成本建设任何东西。

得益于这两个因素,这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连片耕地,生产出大量的农产品。这些农产品以及其他商品可以通过密西西比河等河流,经由新奥尔良港口,以低成本且快速的方式运往美国各地乃至全世界。

除了这些优势之外,还有一个叫做 “沿海航道”(intracoastal waterway)的东西:船只可以从波士顿一直航行到墨西哥,几乎不用在海上航行。它们可以在美国大西洋沿岸的岛屿链保护下完成这段旅程。

undefinedundefined

密西西比河和沿海航道加起来的内陆可航行水道总长度超过世界其他地方的总和!这是怎么回事?!

undefined

所以是的:这意味着有大量优质土地可以廉价生产大量粮食和其他商品,你可以在任何地方廉价快速地进行贸易,所有这些都受到强大的自然屏障保护。

在地理位置的轮盘赌中,美国赢得了头奖。无论谁拥有这片土地,都将成为世界强国。这是命中注定的帝国。

不过,这让人不禁要问:为什么是欧洲人征服了美洲,而不是反过来?为什么美洲没有发展出能够与欧洲人相抗衡的文明?事实上,为什么是欧洲大陆的文明在几个世纪前征服了世界上几乎所有其他地区?为什么美洲的沿海地区没有形成不同的国家,依靠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山脉来抵御内陆的入侵呢?

贾雷德 · 戴蒙德在《枪炮、病菌与钢铁》中提出了一个简单的观点:当资源和竞争同时存在时,文明的发展速度会更快。

从爱尔兰、葡萄牙、摩洛哥一直延伸到中国、韩国、日本的这片广袤土地,不仅土地肥沃,而且地理环境多样,孕育了丰富的动植物种类。

在这条跨越大陆的路径上,沙漠、丛林和山脉构成了天然的屏障,使得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和中国等地区相互隔离,文明得以独立发展。这些文明无一例外,都围绕着强大的河流兴起:尼罗河、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印度河(以及恒河)、黄河(以及长江)。

undefined

在这些地区,文字和农业都是本土诞生和发展的,几乎不受外界干扰。

然而,这些地区之间的隔阂并不高到完全阻碍彼此的交流。中国的稻米可以运到美索不达米亚,美索不达米亚的小麦也能反向运往中国。这种交流的路径后来通过丝绸之路得到了充分体现。

因此,这些地区不仅有着发展多样性的土壤,也有着分享多样性的途径。

这些地区的演变过程大致相同:从小型部落开始,逐渐发展为部落联盟、酋长制,最终形成国家。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进步,社会结构也变得更加复杂。

有些地区比其他地区有着更强大的屏障。例如,中国和印度的外部屏障比内部屏障更难穿越。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地区发展得越来越好,也越来越统一。

undefined

相比之下,欧洲和中东的外部屏障较弱,但内部屏障较强:

较弱的外部屏障意味着更容易受到外部影响,因此存在更严重和持续的外部威胁。这使得外部发明更容易传入,也迫使欧洲政体在技术上与外国保持同步。

更大的内部屏障意味着欧洲更难统一。这使得欧洲更难统一。这种局面促成了技术与文明方式的多样性,它们之间可以相互竞争。然而,这些隔阂并没有高到阻碍技术传播的程度。多样化的技术路径加上快速的技术扩散,意味着思想能够更自然地进行筛选。

undefined

日本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了统一和缺乏竞争会发生什么:在 17 世纪之前,日本并不统一,经历了一个发展最快的时期。但随后,它在德川时期统一,并在 17 至 19 世纪间保持统一。在此期间,它没有外部威胁,巧合的是,日本失去了火药的使用,认为火药是不高尚的。一旦西方人回来并迫使日本就范,德川时代就结束了,火药很快被重新引入,40 年内日本就能够打赢对俄战争。

在中国,情况也非常相似。在发明了造纸术和印刷术,并成为当时最大的海军强国之后,这个国家的影响力在明朝时期开始衰退。明朝击败蒙古人后,采取了孤立主义政策。他们重建了长城,放弃了丝绸之路,停止了当时世界上最大规模海军舰队的远航。他们还削弱了文官体系的权力,而文官体系在书写方面占据很大比例,这也减少了印刷术可能产生的潜在影响。

undefined

在 16 世纪,欧洲因为火药、印刷术和美洲的征服而实力大增,各国之间的激烈竞争可能促使它们迅速进步。与此同时,当时的中国和印度由于体量庞大且缺乏挑战,发展速度相对较慢。

这就意味着历史本可以走向另一个方向。在另一个平行世界里,中国可能征服了美洲,而你今天读到的这份通讯可能就是用中文写的。欧洲只是恰好在正确的时间拥有了合适的地理优势,从而推动了历史的进程,走向了我们今天所知的方向。

总的来说,当存在大量可以相互学习和竞争的多样性,而又没有一方能够完全主导时,人类的发展速度是最快的。换句话说,这就像一个高效的市场,竞争者可以相互学习、超越,但都是有限的,永远不会形成垄断。

这些相同的力量也适用于美洲和非洲,但从地理上看,它们并没有欧洲或亚洲那么幸运。为什么呢?

undefined

这个观点认为,事物可以在东西方向上轻易传播,因为温度和气候大体相似,植物、动物和栖息地也相同。如果小麦能在美索不达米亚生长,那么它在中国和欧洲也能生长。沿着这个轴线的定居点可以相互贸易,分享作物、动物和技术,渐渐地,轴线一端的东西最终会传到另一端。

undefined

这种东 - 西效应在历史上的城市记录中非常明显。下图显示了公元 450 年前已知存在的城市。

undefined

而这种东 - 西传播在南北方向上并不成立。随着纬度的变化,天气也会改变,因此植物和动物不会轻易沿这个方向移动。没有这种移动,沿这些轴线的商业也较少,人类移动较少,学习传播也较少。

undefined

北非的人类、植物和动物要想跨越撒哈拉沙漠这片无垠的沙海,就得适应萨赫勒和热带草原的气候。当他们抵达丛林地带时,不仅要适应新环境,还得面对肆虐的疟疾。想要到达南非,还得逆向经历同样的挑战。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东 - 西向发展轴心比欧亚大陆和北非要小得多,也更难穿越。丛林和撒哈拉沙漠都极大地限制了人们的移动。海洋和大裂谷更是进一步阻断了东 - 西向的发展。

非洲出现了许多酋长国甚至原始国家,比如阿散蒂、马里、津巴布韦、桑海等,但它们数量有限,联系松散,即便彼此接近,也没有强大的天然屏障。这就是为什么非洲最大的帝国都位于北非,因为那里正好处于欧亚大陆和北非的东 - 西向发展轴心上。

undefined

美洲有很多适宜文明发展的地方,这就是为什么文明能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独立出现,太平洋西北部等地也有新兴文明的出现。

但美洲是南 - 北向的结构,任何特定纬度上的宽度都不大。它最宽的两个地方都不是从头开始发展高级文明的最佳地区:

北美洲,也就是今天的美国,与欧亚大陆相比并不宽广。落基山脉占据了大陆的一半,密西西比河则纵贯南北。

南美洲的秘鲁 - 厄瓜多尔 - 玻利维亚 - 巴西地区也比欧亚大陆小得多,而且被安第斯山脉和亚马逊丛林分割,使得技术传播变得不太可能。

这些东 - 西向的发展轴心不足以支撑多样化的资源和技术的出现和共享。南 - 北向的发展轴心跨越了许多气候带,还有如中美洲和安第斯山脉这样的巨大障碍。

西班牙人到达时,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只是千年文明发展的最近继承者。例如,在中美洲,阿兹特克人之前有奥尔梅克人、托尔特克人、特奥蒂瓦坎人、塔拉斯坎人,或者更南方的玛雅人。印加人之前有奇科、瓦尔迪维亚、卡纳里、查文、穆伊斯卡、莫切、蒂瓦纳库等文明。如果没有旧大陆的干扰,这些文明可能会继续发展,只是由于地理原因,发展速度会更慢。

回到美国,为什么那里没有出现文明呢?实际上,文明确实出现了。

undefined

密西西比文化由拥有农业、贸易和大型公共工程等特征的酋长国组成。太平洋西北海岸也出现了新兴的酋长国,它们依靠海产品的财富,有商业往来,并显示出早期农业的迹象。

为什么北美洲的文明发展速度不如欧亚大陆和北非,甚至不如中美洲?最可能的解释是什么?

如果我们同意东 - 西向与南 - 北向轴心理论,那么也许是因为北美大陆缺乏足够的相互连接的多样性:不同地区的人们能够掌握不同的植物和动物,并将这些知识共享,从而提升每个人的财富。也许还因为北美的河流呈南北走向,使得在新奥尔良地区发展起来的人群不太可能去入侵五大湖地区的人群。

也许密西西比河流域难以从头开始定居,是因为这条河流难以控制。也许这就是为什么那里的居民建造了那么多土丘,以便在洪水来临时能够搬到高处。

undefined

疾病可能是其中一个原因,就像中美洲数百万人口因西方人带来的病菌而丧命一样——这同样是因为人口密集、与家畜共处的结果。也许还有其他我们(或者我!)尚未参透的原因。

不管具体细节如何,我们知道这种模式在全球各地反复上演。只是在某些地方比其他地方发展得更快,这很可能与地理环境有关,尽管我们并不总是能完全理解其中的奥妙。

那些水源丰富的大平原,粮食产量高,能养活大量人口。

河流、海洋和平原(按这个顺序)便于交流,促进了贸易、财富积累和技术的传播。

山地不利于建设、自给自足、交流或贸易,但在防御上却有天然优势。

同一纬度上环境多样性丰富的地区,新技术更容易涌现并迅速传播,尤其是当这些地区之间没有难以逾越的障碍时。

相反,环境多样性较少或多样性主要沿南北方向分布的地区,发展速度较慢。

一个地区越是与世隔绝,获取多样性或外部威胁的难度就越大,发展也就越缓慢。

这些关于地理如何塑造历史的规律并非百分百准确,我也遗漏了许多其他规律。比如,我几乎没有提及疟疾对文明的巨大影响,也没有谈到城市往往建在落差线上的现象。

重点不在于罗列所有规律,而是要展示有哪些因素实质性地影响了我们的历史。

很多时候,我们学习历史或被告知事物为何如此时,听到的都是关于战争、将军和政治运动的故事,但实际上,很多时候起决定作用的只是运气和时间。

这些潜意识中的误解是有问题的,因为一个巨大的变化正在发生:地理的重要性正在减弱。如果我们不理解地理在过去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就很容易忽视未来将发生多大的变化,因为地理的作用正在减弱。

几周前,我们探讨了《地理是历史的棋盘》一文,揭示了地理如何深刻影响历史。今天,我们要放眼全球:先从美国开始,然后探讨地理对历史的全球影响。

掌握了地理对历史的影响后,我们可以看看美国的地图,意识到它是多么的幸运。花点时间看看这张地图,猜猜是什么造就了它的幸运。

undefinedundefined

首先,美国很幸运,到处都有山脉和海洋作为天然屏障。在没有这些地理优势的地方,气候又太过寒冷,难以孕育出强大的邻国。而且,加拿大人也很友好。因此,美国不用担心自身的安全,也不必在与邻国的军备竞赛上浪费大量资金。美国是安全的,而这种安全感是大多数国家所不具备的。

undefined

拥有超过 100 万平方英里(250 万平方公里)灌溉良好的土地。

几乎是平坦的,这不仅有利于农业,而且有利于低成本建设任何东西。

得益于这两个因素,这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连片耕地,生产出大量的农产品。这些农产品以及其他商品可以通过密西西比河等河流,经由新奥尔良港口,以低成本且快速的方式运往美国各地乃至全世界。

除了这些优势之外,还有一个叫做 “沿海航道”(intracoastal waterway)的东西:船只可以从波士顿一直航行到墨西哥,几乎不用在海上航行。它们可以在美国大西洋沿岸的岛屿链保护下完成这段旅程。

undefinedundefined

密西西比河和沿海航道加起来的内陆可航行水道总长度超过世界其他地方的总和!这是怎么回事?!

undefined

所以是的:这意味着有大量优质土地可以廉价生产大量粮食和其他商品,你可以在任何地方廉价快速地进行贸易,所有这些都受到强大的自然屏障保护。

在地理位置的轮盘赌中,美国赢得了头奖。无论谁拥有这片土地,都将成为世界强国。这是命中注定的帝国。

不过,这让人不禁要问:为什么是欧洲人征服了美洲,而不是反过来?为什么美洲没有发展出能够与欧洲人相抗衡的文明?事实上,为什么是欧洲大陆的文明在几个世纪前征服了世界上几乎所有其他地区?为什么美洲的沿海地区没有形成不同的国家,依靠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山脉来抵御内陆的入侵呢?

贾雷德 · 戴蒙德在《枪炮、病菌与钢铁》中提出了一个简单的观点:当资源和竞争同时存在时,文明的发展速度会更快。

从爱尔兰、葡萄牙、摩洛哥一直延伸到中国、韩国、日本的这片广袤土地,不仅土地肥沃,而且地理环境多样,孕育了丰富的动植物种类。

在这条跨越大陆的路径上,沙漠、丛林和山脉构成了天然的屏障,使得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和中国等地区相互隔离,文明得以独立发展。这些文明无一例外,都围绕着强大的河流兴起:尼罗河、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印度河(以及恒河)、黄河(以及长江)。

undefined

在这些地区,文字和农业都是本土诞生和发展的,几乎不受外界干扰。

然而,这些地区之间的隔阂并不高到完全阻碍彼此的交流。中国的稻米可以运到美索不达米亚,美索不达米亚的小麦也能反向运往中国。这种交流的路径后来通过丝绸之路得到了充分体现。

因此,这些地区不仅有着发展多样性的土壤,也有着分享多样性的途径。

这些地区的演变过程大致相同:从小型部落开始,逐渐发展为部落联盟、酋长制,最终形成国家。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进步,社会结构也变得更加复杂。

有些地区比其他地区有着更强大的屏障。例如,中国和印度的外部屏障比内部屏障更难穿越。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地区发展得越来越好,也越来越统一。

undefined

相比之下,欧洲和中东的外部屏障较弱,但内部屏障较强:

较弱的外部屏障意味着更容易受到外部影响,因此存在更严重和持续的外部威胁。这使得外部发明更容易传入,也迫使欧洲政体在技术上与外国保持同步。

更大的内部屏障意味着欧洲更难统一。这使得欧洲更难统一。这种局面促成了技术与文明方式的多样性,它们之间可以相互竞争。然而,这些隔阂并没有高到阻碍技术传播的程度。多样化的技术路径加上快速的技术扩散,意味着思想能够更自然地进行筛选。

undefined

日本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了统一和缺乏竞争会发生什么:在 17 世纪之前,日本并不统一,经历了一个发展最快的时期。但随后,它在德川时期统一,并在 17 至 19 世纪间保持统一。在此期间,它没有外部威胁,巧合的是,日本失去了火药的使用,认为火药是不高尚的。一旦西方人回来并迫使日本就范,德川时代就结束了,火药很快被重新引入,40 年内日本就能够打赢对俄战争。

在中国,情况也非常相似。在发明了造纸术和印刷术,并成为当时最大的海军强国之后,这个国家的影响力在明朝时期开始衰退。明朝击败蒙古人后,采取了孤立主义政策。他们重建了长城,放弃了丝绸之路,停止了当时世界上最大规模海军舰队的远航。他们还削弱了文官体系的权力,而文官体系在书写方面占据很大比例,这也减少了印刷术可能产生的潜在影响。

undefined

在 16 世纪,欧洲因为火药、印刷术和美洲的征服而实力大增,各国之间的激烈竞争可能促使它们迅速进步。与此同时,当时的中国和印度由于体量庞大且缺乏挑战,发展速度相对较慢。

这就意味着历史本可以走向另一个方向。在另一个平行世界里,中国可能征服了美洲,而你今天读到的这份通讯可能就是用中文写的。欧洲只是恰好在正确的时间拥有了合适的地理优势,从而推动了历史的进程,走向了我们今天所知的方向。

总的来说,当存在大量可以相互学习和竞争的多样性,而又没有一方能够完全主导时,人类的发展速度是最快的。换句话说,这就像一个高效的市场,竞争者可以相互学习、超越,但都是有限的,永远不会形成垄断。

这些相同的力量也适用于美洲和非洲,但从地理上看,它们并没有欧洲或亚洲那么幸运。为什么呢?

undefined

这个观点认为,事物可以在东西方向上轻易传播,因为温度和气候大体相似,植物、动物和栖息地也相同。如果小麦能在美索不达米亚生长,那么它在中国和欧洲也能生长。沿着这个轴线的定居点可以相互贸易,分享作物、动物和技术,渐渐地,轴线一端的东西最终会传到另一端。

undefined

这种东 - 西效应在历史上的城市记录中非常明显。下图显示了公元 450 年前已知存在的城市。

undefined

而这种东 - 西传播在南北方向上并不成立。随着纬度的变化,天气也会改变,因此植物和动物不会轻易沿这个方向移动。没有这种移动,沿这些轴线的商业也较少,人类移动较少,学习传播也较少。

undefined

北非的人类、植物和动物要想跨越撒哈拉沙漠这片无垠的沙海,就得适应萨赫勒和热带草原的气候。当他们抵达丛林地带时,不仅要适应新环境,还得面对肆虐的疟疾。想要到达南非,还得逆向经历同样的挑战。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东 - 西向发展轴心比欧亚大陆和北非要小得多,也更难穿越。丛林和撒哈拉沙漠都极大地限制了人们的移动。海洋和大裂谷更是进一步阻断了东 - 西向的发展。

非洲出现了许多酋长国甚至原始国家,比如阿散蒂、马里、津巴布韦、桑海等,但它们数量有限,联系松散,即便彼此接近,也没有强大的天然屏障。这就是为什么非洲最大的帝国都位于北非,因为那里正好处于欧亚大陆和北非的东 - 西向发展轴心上。

undefined

美洲有很多适宜文明发展的地方,这就是为什么文明能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独立出现,太平洋西北部等地也有新兴文明的出现。

但美洲是南 - 北向的结构,任何特定纬度上的宽度都不大。它最宽的两个地方都不是从头开始发展高级文明的最佳地区:

北美洲,也就是今天的美国,与欧亚大陆相比并不宽广。落基山脉占据了大陆的一半,密西西比河则纵贯南北。

南美洲的秘鲁 - 厄瓜多尔 - 玻利维亚 - 巴西地区也比欧亚大陆小得多,而且被安第斯山脉和亚马逊丛林分割,使得技术传播变得不太可能。

这些东 - 西向的发展轴心不足以支撑多样化的资源和技术的出现和共享。南 - 北向的发展轴心跨越了许多气候带,还有如中美洲和安第斯山脉这样的巨大障碍。

西班牙人到达时,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只是千年文明发展的最近继承者。例如,在中美洲,阿兹特克人之前有奥尔梅克人、托尔特克人、特奥蒂瓦坎人、塔拉斯坎人,或者更南方的玛雅人。印加人之前有奇科、瓦尔迪维亚、卡纳里、查文、穆伊斯卡、莫切、蒂瓦纳库等文明。如果没有旧大陆的干扰,这些文明可能会继续发展,只是由于地理原因,发展速度会更慢。

回到美国,为什么那里没有出现文明呢?实际上,文明确实出现了。

undefined

密西西比文化由拥有农业、贸易和大型公共工程等特征的酋长国组成。太平洋西北海岸也出现了新兴的酋长国,它们依靠海产品的财富,有商业往来,并显示出早期农业的迹象。

为什么北美洲的文明发展速度不如欧亚大陆和北非,甚至不如中美洲?最可能的解释是什么?

如果我们同意东 - 西向与南 - 北向轴心理论,那么也许是因为北美大陆缺乏足够的相互连接的多样性:不同地区的人们能够掌握不同的植物和动物,并将这些知识共享,从而提升每个人的财富。也许还因为北美的河流呈南北走向,使得在新奥尔良地区发展起来的人群不太可能去入侵五大湖地区的人群。

也许密西西比河流域难以从头开始定居,是因为这条河流难以控制。也许这就是为什么那里的居民建造了那么多土丘,以便在洪水来临时能够搬到高处。

undefined

疾病可能是其中一个原因,就像中美洲数百万人口因西方人带来的病菌而丧命一样——这同样是因为人口密集、与家畜共处的结果。也许还有其他我们(或者我!)尚未参透的原因。

不管具体细节如何,我们知道这种模式在全球各地反复上演。只是在某些地方比其他地方发展得更快,这很可能与地理环境有关,尽管我们并不总是能完全理解其中的奥妙。

那些水源丰富的大平原,粮食产量高,能养活大量人口。

河流、海洋和平原(按这个顺序)便于交流,促进了贸易、财富积累和技术的传播。

山地不利于建设、自给自足、交流或贸易,但在防御上却有天然优势。

同一纬度上环境多样性丰富的地区,新技术更容易涌现并迅速传播,尤其是当这些地区之间没有难以逾越的障碍时。

相反,环境多样性较少或多样性主要沿南北方向分布的地区,发展速度较慢。

一个地区越是与世隔绝,获取多样性或外部威胁的难度就越大,发展也就越缓慢。

这些关于地理如何塑造历史的规律并非百分百准确,我也遗漏了许多其他规律。比如,我几乎没有提及疟疾对文明的巨大影响,也没有谈到城市往往建在落差线上的现象。

重点不在于罗列所有规律,而是要展示有哪些因素实质性地影响了我们的历史。

很多时候,我们学习历史或被告知事物为何如此时,听到的都是关于战争、将军和政治运动的故事,但实际上,很多时候起决定作用的只是运气和时间。

这些潜意识中的误解是有问题的,因为一个巨大的变化正在发生:地理的重要性正在减弱。如果我们不理解地理在过去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就很容易忽视未来将发生多大的变化,因为地理的作用正在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