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在系统里的人:摩罗沉思录

困在系统里的人:摩罗沉思录

摩罗象征着工业文明和资本主义对个体的压迫,探讨了社会中的多极陷阱和协调机制的缺失,强调了人类在追求目标时牺牲其他价值的现象,以及如何在竞争中保持自由意志和创造力的重要性。

作者

暂无

作者

暂无

出版时间

2025年7月7日

原文链接

https://archive.nytimes.com/opinionator.blogs.nytimes.com/2014/06/13/no-clocking-out/

Jun 3, 2025

I.

艾伦·金斯伯格(Allen Ginsberg)关于摩罗的著名诗作:

【译注:摩罗(Moloch)是一个与火焰相关的古代神祇,尤其在迦南地区的闪族宗教中占有重要地位。在金斯伯格的著名诗作《嚎叫》(Howl)中,摩罗作为一个象征,代表了工业文明和资本主义社会对个体的压迫与异化。】

是什么用水泥和铝制成的怪物,砸碎了他们的头骨,吞噬了他们的思想和创意?

这首诗让我感到震撼,因为它将文明描绘成一个活生生的存在。你仿佛能看到它,手指化作千军万马,眼睛则是那些摩天大楼的窗户。

许多评论家认为摩罗象征着资本主义,这确实是一种重要的解读,但并不完全准确。难道资本主义的宿命就是一团无性的氢气?难道我就是其中的一个无形意识?难道资本主义就是坚硬的花岗岩巨炮?

摩罗的出现,是为了回答一个问题——C.S.路易斯在《哲学家的等级》中提出了:是什么导致了这一切?地球本该是公平的,所有人都能快乐而明智,但我们却有了监狱、烟囱和精神病院。是什么用混凝土和铝制成的斯芬克斯,砸碎了他们的头颅,吞噬了他们的想象力?

金斯伯格的回答是:是摩罗干的。

在《混沌原则》这本书中,有一段对话特别触动人心。马拉克利普斯向女神诉苦,抱怨人类社会的种种不公:“你看这世道,人们互相伤害,世界满是不公,社会在剥削自己的人民,母亲把儿子关进牢房,孩子们在兄弟相争中丧命。”

女神反问:“如果这是你们自找的,那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

马拉克利普斯急了:“没人想要这样的生活!大家都恨透了这种状况!”

女神淡淡地说:“哦,那你们就别这么做了。”

隐含的问题是——如果大家都对现行体制深恶痛绝,那又是谁在背后撑腰?金斯伯格给出的答案是:“摩罗”。这个答案并不是因为它正确——毕竟没人真会认为一个古迦太基的恶魔是所有问题的根源——而是因为它让我们把体制视为一个行动者,从而凸显出体制实际上并非一个行动者。

博斯特罗姆提到了一种没有独裁者的反乌托邦可能性,即每个公民都痛恨的体制却依旧坚不可摧。这种情况并不难想象。设想一个国家有两条规矩:第一,每个人每天必须花八小时给自己强电击;第二,如果有人不遵守规矩(包括这一条),或者公开反对,所有公民必须联手将那人处死。假设这些规矩已经深入人心,大家都预期它们会被执行。

因此,你每天给自己来八小时的电击,因为你清楚,如果不这么做,别人就会要了你的命。如果他们不这么做,别人也会要了他们的命,如此恶性循环。每个公民对这个制度深恶痛绝,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这个制度依然顽固存在。从高处俯瞰,我们当然可以优化这个系统,让“大家都同时停手”,但系统里的任何人想要迈出这一步,都得冒着巨大的风险。

当然,这个例子有些夸张。接下来,让我们来看十个现实世界中类似的多极陷阱(multipolar traps)的例子,以更深刻地理解这一点。

  1. 囚徒困境:两个特别笨的自由主义者演绎的囚徒困境,总是以互相背叛收场。如果他们能找到协调的办法,本来可以有更好的结果,但协调这事儿真的很难。从高处看,我们当然明白,双方合作总比双方背叛要好,但系统里的任何一个囚徒,都没法让这个局面发生。

  2. 美元拍卖游戏:在《博弈论:暗流涌动的艺术》一文中,我提到这个游戏及其更复杂的版本。利用一些奇特的拍卖规则,你可以巧妙地利用参与者之间的协调不足,让他们为一张1美元的钞票支付10美元。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这显然是不划算的,但身处游戏中,每个人的每一步决策似乎又是合情合理的。

  3. 养鱼故事:在我的文章《非自由主义常见问题解答2.0》中,我描述了一个思想实验。想象一下,一个湖泊里有千家一模一样的渔场,每家渔场背后都有一家竞争的公司。一开始,每家渔场每月能赚1000美元,生意兴隆。然而,随着每家渔场产生的废物污染湖水,整体生产力每月减少1美元。最终,大家都赚不到钱。

  4. 马尔萨斯陷阱:设想你是第一批被放到一个未被破坏的岛屿上的老鼠,生活优渥。但随着时间推移,老鼠数量激增,达到了岛屿的承载极限,资源不足导致死亡率上升。最终,只有那些放弃艺术、专注于生存的老鼠得以存活,而艺术创作则逐渐消失。

  5. 资本主义的竞争游戏:想象一个资本家在市场竞争中挣扎。他雇佣工人在恶劣的条件下工作,尽管他想提高工资和改善环境,但一旦成本上升,就可能在价格战中败给更便宜的竞争对手。他的对手中也许有良心企业,但在缺乏协调的情况下,没人敢轻举妄动。

  6. 双收入陷阱:在优质学区的郊区,房产竞争如此激烈,以至于人们不得不牺牲陪伴孩子的时间和财务安全感,只为买得起房子。若大家都同意不再争夺好房子,情况会有所改善,但现实中缺乏有效的法律来限制第二份工作。

  7. 农业的选择:贾雷德·戴蒙德称农业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错误”。尽管农业带来了疾病和压迫,但在激烈竞争中,它成为了更有竞争力的选择。最终,要么大家都转向农业,要么就像科曼奇印第安人一样消失。

  8. 军备竞赛:大国们必须投入大量预算用于国防,虽然这些资金本可以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发展。现实中,任何国防投资不足的国家都可能被邻国欺负,因此各国只能不断增加军费。

  9. 癌症:在我们的身体中,细胞本该和谐共处,但一旦某个细胞开始自私地复制自己,最终会导致整个身体的崩溃。只有免疫系统的存在,才能抑制这种癌变的倾向。

  10. 逐底竞争:一些地区通过减税和放宽监管来吸引企业,最终导致整体水平下降。这种现象在经济竞争中屡见不鲜。

  11. 教育问题:教育体系的僵化导致学生拼命挤进排名最高的大学,而非真正学习。雇主只认名校,导致教育质量下降。

  12. 科学的困境:科研圈内存在发表偏见和统计方法混乱的问题,导致科学研究的质量受到影响。

  13. 政府腐败:尽管大家都知道取消企业福利是最好的选择,但官员们为了选举和晋升,往往选择维持现状。

  14. 国会形象:尽管支持率低迷,但国会议员们只关注自己的选区,忽视国家整体利益。

II.

在这些多极化的陷阱中,隐藏着一个简单的规律:在追求某个目标的过程中,我们总有机会牺牲其他价值来提升这个目标。选择这样做的人会兴旺,而不愿意这样做的人则会被淘汰。最终,虽然大家的相对地位保持不变,但每个人的绝对地位却会下降。这个过程会持续,直到所有可以牺牲的价值都被牺牲殆尽——也就是说,直到人类的聪明才智再也无法想出让情况变得更糟的办法。

在竞争非常激烈的情况下,那些不愿意牺牲一切的人会被淘汰。想想那些即使在困境中也不愿放弃艺术创作的老鼠,这就是所谓的马尔萨斯陷阱,每个人都被逼到了“勉强维持生计”的边缘。

而在竞争不够激烈的情况下,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奇怪的优化失败。这种情况可能不会让人们陷入勉强维持生计的境地,但在某种意义上,它剥夺了人们的自由意志。

每个自命不凡的作家和哲学家都想描绘自己的理想国,虽然许多理想国听起来不错,但实际上,很多理想国只是掩盖了难题,或者一旦实施就迅速崩溃。

让我给你介绍几个没有这些问题的“理想国”:

  • 理想中的世界是:政府不支付大量企业福利。

  • 理想中的世界是:每个国家的军队规模缩小50%,节省下来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 理想中的世界是:所有医院使用相同的电子病历系统,医生能够查看病人过去的诊疗记录,从而节省资源。

我相信没有人会反对这些理想国。如果它们尚未实现,那不是因为人们不支持,而是因为我们现有的体系并非出自人类之手。人们可以通过改变激励结构来建立更好的制度,但只有在有动力去做时才会行动。

现在,我要从理论的枯燥跳到我经历过的最接近神秘体验的事情。

在拉斯维加斯,我站在高楼顶端,俯瞰灯火辉煌的城市。这里的摩天大楼和灯光让我感到震撼。我有两个清晰的想法:我们能创造出这样的奇迹,是多么的荣耀;而我们真的这么做了,又是多么的耻辱。

想想看,在北美最不适合居住的沙漠中心,建造巨大的室内复制品,如威尼斯、巴黎、罗马、埃及和卡梅洛特并排而立,里面养着白化老虎,这算是对我们文明有限资源的理智使用吗?

我突然意识到,也许地球上没有任何哲学会支持拉斯维加斯的存在。即使是我通常用来为资本主义辩护的观点,也基于资本主义能改善人们生活的信念。拉斯维加斯做的是什么呢?向一群傻瓜承诺免费的钱,然后不给他们。

拉斯维加斯的存在不是因为优化文明的决定,而是因为多巴胺奖励回路的怪癖,加上不平衡的监管环境。一个拥有全局视角的理性中央规划者可能会想到:“我们可以教育人们警惕这些风险。”而处于这个系统中的人却会想:“让我们在沙漠中建造一个四十层高的古罗马室内复制品,里面养满白化老虎,这样我们就能比那些没有这样做的人稍微富有一些!”

正如河流的走向在第一滴雨落下之前就潜藏在地形中一样,凯撒宫的存在也在神经生物学、经济学和监管制度中潜藏。建造它的企业家只是用真实的混凝土填补了那些虚幻的轮廓。

因此,我们拥有惊人的技术和认知能力,但却浪费在了无意义的竞争上,就像神明被一个白痴指挥一样。

有些人有神秘体验,看到了上帝。而我在拉斯维加斯看到了摩罗。

III.

《混乱主义的伪经》中有一句话:“时间就像河流,总是向低处流。”这句话提醒我们,一切都在快速下滑。看来,在我们抵达大海之前,最好还是换个地方。

我们将激励机制的流动比作河流,这个比喻很合适。当你发现可以用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来换取更强的竞争力时,你就掉进了陷阱。一旦大家都有了,那点竞争力带来的优势就会消失,但失去的价值却无法挽回。因此,每次糟糕的协调都会让生活变得更糟。

但我们并没有一直走向下坡,反而时常出人意料地上坡。为什么事情没有一直恶化,直到我们回到勉强维持生计的水平呢?我能想到三个不太靠谱的理由——资源过剩、物理限制和效用最大化——还有一个靠谱的理由——协调。

  1. 资源过剩:海洋深处是

I.

艾伦·金斯伯格(Allen Ginsberg)关于摩罗的著名诗作:

【译注:摩罗(Moloch)是一个与火焰相关的古代神祇,尤其在迦南地区的闪族宗教中占有重要地位。在金斯伯格的著名诗作《嚎叫》(Howl)中,摩罗作为一个象征,代表了工业文明和资本主义社会对个体的压迫与异化。】

是什么用水泥和铝制成的怪物,砸碎了他们的头骨,吞噬了他们的思想和创意?

这首诗让我感到震撼,因为它将文明描绘成一个活生生的存在。你仿佛能看到它,手指化作千军万马,眼睛则是那些摩天大楼的窗户。

许多评论家认为摩罗象征着资本主义,这确实是一种重要的解读,但并不完全准确。难道资本主义的宿命就是一团无性的氢气?难道我就是其中的一个无形意识?难道资本主义就是坚硬的花岗岩巨炮?

摩罗的出现,是为了回答一个问题——C.S.路易斯在《哲学家的等级》中提出了:是什么导致了这一切?地球本该是公平的,所有人都能快乐而明智,但我们却有了监狱、烟囱和精神病院。是什么用混凝土和铝制成的斯芬克斯,砸碎了他们的头颅,吞噬了他们的想象力?

金斯伯格的回答是:是摩罗干的。

在《混沌原则》这本书中,有一段对话特别触动人心。马拉克利普斯向女神诉苦,抱怨人类社会的种种不公:“你看这世道,人们互相伤害,世界满是不公,社会在剥削自己的人民,母亲把儿子关进牢房,孩子们在兄弟相争中丧命。”

女神反问:“如果这是你们自找的,那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

马拉克利普斯急了:“没人想要这样的生活!大家都恨透了这种状况!”

女神淡淡地说:“哦,那你们就别这么做了。”

隐含的问题是——如果大家都对现行体制深恶痛绝,那又是谁在背后撑腰?金斯伯格给出的答案是:“摩罗”。这个答案并不是因为它正确——毕竟没人真会认为一个古迦太基的恶魔是所有问题的根源——而是因为它让我们把体制视为一个行动者,从而凸显出体制实际上并非一个行动者。

博斯特罗姆提到了一种没有独裁者的反乌托邦可能性,即每个公民都痛恨的体制却依旧坚不可摧。这种情况并不难想象。设想一个国家有两条规矩:第一,每个人每天必须花八小时给自己强电击;第二,如果有人不遵守规矩(包括这一条),或者公开反对,所有公民必须联手将那人处死。假设这些规矩已经深入人心,大家都预期它们会被执行。

因此,你每天给自己来八小时的电击,因为你清楚,如果不这么做,别人就会要了你的命。如果他们不这么做,别人也会要了他们的命,如此恶性循环。每个公民对这个制度深恶痛绝,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这个制度依然顽固存在。从高处俯瞰,我们当然可以优化这个系统,让“大家都同时停手”,但系统里的任何人想要迈出这一步,都得冒着巨大的风险。

当然,这个例子有些夸张。接下来,让我们来看十个现实世界中类似的多极陷阱(multipolar traps)的例子,以更深刻地理解这一点。

  1. 囚徒困境:两个特别笨的自由主义者演绎的囚徒困境,总是以互相背叛收场。如果他们能找到协调的办法,本来可以有更好的结果,但协调这事儿真的很难。从高处看,我们当然明白,双方合作总比双方背叛要好,但系统里的任何一个囚徒,都没法让这个局面发生。

  2. 美元拍卖游戏:在《博弈论:暗流涌动的艺术》一文中,我提到这个游戏及其更复杂的版本。利用一些奇特的拍卖规则,你可以巧妙地利用参与者之间的协调不足,让他们为一张1美元的钞票支付10美元。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这显然是不划算的,但身处游戏中,每个人的每一步决策似乎又是合情合理的。

  3. 养鱼故事:在我的文章《非自由主义常见问题解答2.0》中,我描述了一个思想实验。想象一下,一个湖泊里有千家一模一样的渔场,每家渔场背后都有一家竞争的公司。一开始,每家渔场每月能赚1000美元,生意兴隆。然而,随着每家渔场产生的废物污染湖水,整体生产力每月减少1美元。最终,大家都赚不到钱。

  4. 马尔萨斯陷阱:设想你是第一批被放到一个未被破坏的岛屿上的老鼠,生活优渥。但随着时间推移,老鼠数量激增,达到了岛屿的承载极限,资源不足导致死亡率上升。最终,只有那些放弃艺术、专注于生存的老鼠得以存活,而艺术创作则逐渐消失。

  5. 资本主义的竞争游戏:想象一个资本家在市场竞争中挣扎。他雇佣工人在恶劣的条件下工作,尽管他想提高工资和改善环境,但一旦成本上升,就可能在价格战中败给更便宜的竞争对手。他的对手中也许有良心企业,但在缺乏协调的情况下,没人敢轻举妄动。

  6. 双收入陷阱:在优质学区的郊区,房产竞争如此激烈,以至于人们不得不牺牲陪伴孩子的时间和财务安全感,只为买得起房子。若大家都同意不再争夺好房子,情况会有所改善,但现实中缺乏有效的法律来限制第二份工作。

  7. 农业的选择:贾雷德·戴蒙德称农业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错误”。尽管农业带来了疾病和压迫,但在激烈竞争中,它成为了更有竞争力的选择。最终,要么大家都转向农业,要么就像科曼奇印第安人一样消失。

  8. 军备竞赛:大国们必须投入大量预算用于国防,虽然这些资金本可以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发展。现实中,任何国防投资不足的国家都可能被邻国欺负,因此各国只能不断增加军费。

  9. 癌症:在我们的身体中,细胞本该和谐共处,但一旦某个细胞开始自私地复制自己,最终会导致整个身体的崩溃。只有免疫系统的存在,才能抑制这种癌变的倾向。

  10. 逐底竞争:一些地区通过减税和放宽监管来吸引企业,最终导致整体水平下降。这种现象在经济竞争中屡见不鲜。

  11. 教育问题:教育体系的僵化导致学生拼命挤进排名最高的大学,而非真正学习。雇主只认名校,导致教育质量下降。

  12. 科学的困境:科研圈内存在发表偏见和统计方法混乱的问题,导致科学研究的质量受到影响。

  13. 政府腐败:尽管大家都知道取消企业福利是最好的选择,但官员们为了选举和晋升,往往选择维持现状。

  14. 国会形象:尽管支持率低迷,但国会议员们只关注自己的选区,忽视国家整体利益。

II.

在这些多极化的陷阱中,隐藏着一个简单的规律:在追求某个目标的过程中,我们总有机会牺牲其他价值来提升这个目标。选择这样做的人会兴旺,而不愿意这样做的人则会被淘汰。最终,虽然大家的相对地位保持不变,但每个人的绝对地位却会下降。这个过程会持续,直到所有可以牺牲的价值都被牺牲殆尽——也就是说,直到人类的聪明才智再也无法想出让情况变得更糟的办法。

在竞争非常激烈的情况下,那些不愿意牺牲一切的人会被淘汰。想想那些即使在困境中也不愿放弃艺术创作的老鼠,这就是所谓的马尔萨斯陷阱,每个人都被逼到了“勉强维持生计”的边缘。

而在竞争不够激烈的情况下,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奇怪的优化失败。这种情况可能不会让人们陷入勉强维持生计的境地,但在某种意义上,它剥夺了人们的自由意志。

每个自命不凡的作家和哲学家都想描绘自己的理想国,虽然许多理想国听起来不错,但实际上,很多理想国只是掩盖了难题,或者一旦实施就迅速崩溃。

让我给你介绍几个没有这些问题的“理想国”:

  • 理想中的世界是:政府不支付大量企业福利。

  • 理想中的世界是:每个国家的军队规模缩小50%,节省下来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 理想中的世界是:所有医院使用相同的电子病历系统,医生能够查看病人过去的诊疗记录,从而节省资源。

我相信没有人会反对这些理想国。如果它们尚未实现,那不是因为人们不支持,而是因为我们现有的体系并非出自人类之手。人们可以通过改变激励结构来建立更好的制度,但只有在有动力去做时才会行动。

现在,我要从理论的枯燥跳到我经历过的最接近神秘体验的事情。

在拉斯维加斯,我站在高楼顶端,俯瞰灯火辉煌的城市。这里的摩天大楼和灯光让我感到震撼。我有两个清晰的想法:我们能创造出这样的奇迹,是多么的荣耀;而我们真的这么做了,又是多么的耻辱。

想想看,在北美最不适合居住的沙漠中心,建造巨大的室内复制品,如威尼斯、巴黎、罗马、埃及和卡梅洛特并排而立,里面养着白化老虎,这算是对我们文明有限资源的理智使用吗?

我突然意识到,也许地球上没有任何哲学会支持拉斯维加斯的存在。即使是我通常用来为资本主义辩护的观点,也基于资本主义能改善人们生活的信念。拉斯维加斯做的是什么呢?向一群傻瓜承诺免费的钱,然后不给他们。

拉斯维加斯的存在不是因为优化文明的决定,而是因为多巴胺奖励回路的怪癖,加上不平衡的监管环境。一个拥有全局视角的理性中央规划者可能会想到:“我们可以教育人们警惕这些风险。”而处于这个系统中的人却会想:“让我们在沙漠中建造一个四十层高的古罗马室内复制品,里面养满白化老虎,这样我们就能比那些没有这样做的人稍微富有一些!”

正如河流的走向在第一滴雨落下之前就潜藏在地形中一样,凯撒宫的存在也在神经生物学、经济学和监管制度中潜藏。建造它的企业家只是用真实的混凝土填补了那些虚幻的轮廓。

因此,我们拥有惊人的技术和认知能力,但却浪费在了无意义的竞争上,就像神明被一个白痴指挥一样。

有些人有神秘体验,看到了上帝。而我在拉斯维加斯看到了摩罗。

III.

《混乱主义的伪经》中有一句话:“时间就像河流,总是向低处流。”这句话提醒我们,一切都在快速下滑。看来,在我们抵达大海之前,最好还是换个地方。

我们将激励机制的流动比作河流,这个比喻很合适。当你发现可以用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来换取更强的竞争力时,你就掉进了陷阱。一旦大家都有了,那点竞争力带来的优势就会消失,但失去的价值却无法挽回。因此,每次糟糕的协调都会让生活变得更糟。

但我们并没有一直走向下坡,反而时常出人意料地上坡。为什么事情没有一直恶化,直到我们回到勉强维持生计的水平呢?我能想到三个不太靠谱的理由——资源过剩、物理限制和效用最大化——还有一个靠谱的理由——协调。

  1. 资源过剩:海洋深处是